英菲尼迪Q50L
26.48-38.98万
不知怎么的、最近街上经常看到这车火了
我买了q50开了500公里就卖掉了,车确实不好,换了大众
这没进步阿 好歹大一点的
第一辆手动荣威350第二辆起亚k3第三辆英菲尼迪q50第四辆速腾,换的都是新车,过几年了就快40的人了,不想这么玩了,换了家用实惠的车
国产车看得见的地方给你好用料,看不见的地方就不好说了,看看同尺寸的车型国产车要轻多少
四年半的车主,10公里,常规保养,人无完人,车无完车,总体还是不错
因为我很好奇呀,二三十万为什么不买bba,为什么不买丰田神车,为什么不买稳重的大众,为什么不买销量第一的轩逸,为什么不买秒天秒地的思域,为什么不买颜值好看的伊兰特,为什么不买供不应求的星越L,为什么不买国产神车h6,为什么不买军工品质长安cs75p,为什么不买只有技术没有营销的奇瑞。
帝豪君原来不懂品牌的价值。豪华品牌(是否有豪华品质咱先两说)自是对标豪华品牌,那里会有大众、两田或一众国产普牌的事?否则两田、日产和通用为什么要搞出雷、讴、英菲和凯迪?
针针见血
你一个吉利车主.为什么要来质疑这种问题呢 喜欢就去买.不喜欢看都不要看!
帝豪车主确实无法去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花二十几万去买这个车
想换吉利了。因为平时只坐在车里听听歌,不太开。
这车便宜的紧,而且还是二豪,其实我觉得买个迈腾都比这好
本来不想再写回复的,不过这个问题真的是我入英菲圈碰到的比较搞笑的问题;从这个问题可以感受到楼主蜜汁自信,以及英菲尼迪品牌在国内所承受的非议。 本人从事OEM件的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(产品为易损件,但主机厂对性能很关注),在外资工作了接近8年,后进入一家民营公司继续从事现有工作,与国内各大主机厂都有过合作。 吉利这个客户的口碑,人尽皆知;我们公司的策略是不主动去接吉利的项目。就以我从事的产品来说,有一家供应商,没有任何的正向开发能力,没有任何的性能验证设备,可以通过“操作”供货绝大部分的吉利车型,关键价格还TM的低;哪有这种性能优秀,价格比行业常规水平还低的产品呢?可能的解释的就是产品的性能存在偏差;当然没有正向研发费用的投入,成本也会下降。要知道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测试设备接近600万人民币! 18年开发日产天籁的产品,仅材料开发,我们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验证,后期又要根据日产企业标准验证不同设计的成品性能;20年初QX50的产品,因为需要在天籁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功能,我们又花费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验证,直到满足最终的要求。 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日产的要求是很高的,而英菲尼迪的要求比日产还要高;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,英菲的品质对得起现有价格。国产车现在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还没有达到超越外资车企水平。 以上信息分享楼主,希望后续对自己不了解的事项,要开展一些研究,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,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。
这俩三流牌子我都不买
我们这出租车几乎都是帝豪。
32.18-40.08万
17.98-23.98万
16.59-25.13万
12.79-17.29万
17.99-23.99万
44.72-59.98万
不知怎么的、最近街上经常看到这车火了
我买了q50开了500公里就卖掉了,车确实不好,换了大众
这没进步阿 好歹大一点的
第一辆手动荣威350第二辆起亚k3第三辆英菲尼迪q50第四辆速腾,换的都是新车,过几年了就快40的人了,不想这么玩了,换了家用实惠的车
国产车看得见的地方给你好用料,看不见的地方就不好说了,看看同尺寸的车型国产车要轻多少
四年半的车主,10公里,常规保养,人无完人,车无完车,总体还是不错
因为我很好奇呀,二三十万为什么不买bba,为什么不买丰田神车,为什么不买稳重的大众,为什么不买销量第一的轩逸,为什么不买秒天秒地的思域,为什么不买颜值好看的伊兰特,为什么不买供不应求的星越L,为什么不买国产神车h6,为什么不买军工品质长安cs75p,为什么不买只有技术没有营销的奇瑞。
帝豪君原来不懂品牌的价值。豪华品牌(是否有豪华品质咱先两说)自是对标豪华品牌,那里会有大众、两田或一众国产普牌的事?否则两田、日产和通用为什么要搞出雷、讴、英菲和凯迪?
针针见血
你一个吉利车主.为什么要来质疑这种问题呢 喜欢就去买.不喜欢看都不要看!
帝豪车主确实无法去理解别人为什么要花二十几万去买这个车
想换吉利了。因为平时只坐在车里听听歌,不太开。
这车便宜的紧,而且还是二豪,其实我觉得买个迈腾都比这好
本来不想再写回复的,不过这个问题真的是我入英菲圈碰到的比较搞笑的问题;从这个问题可以感受到楼主蜜汁自信,以及英菲尼迪品牌在国内所承受的非议。
本人从事OEM件的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(产品为易损件,但主机厂对性能很关注),在外资工作了接近8年,后进入一家民营公司继续从事现有工作,与国内各大主机厂都有过合作。
吉利这个客户的口碑,人尽皆知;我们公司的策略是不主动去接吉利的项目。就以我从事的产品来说,有一家供应商,没有任何的正向开发能力,没有任何的性能验证设备,可以通过“操作”供货绝大部分的吉利车型,关键价格还TM的低;哪有这种性能优秀,价格比行业常规水平还低的产品呢?可能的解释的就是产品的性能存在偏差;当然没有正向研发费用的投入,成本也会下降。要知道我们从国外进口的测试设备接近600万人民币!
18年开发日产天籁的产品,仅材料开发,我们就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验证,后期又要根据日产企业标准验证不同设计的成品性能;20年初QX50的产品,因为需要在天籁的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功能,我们又花费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验证,直到满足最终的要求。
举这个例子只想说明日产的要求是很高的,而英菲尼迪的要求比日产还要高;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,英菲的品质对得起现有价格。国产车现在有了长足的进步,但还没有达到超越外资车企水平。
以上信息分享楼主,希望后续对自己不了解的事项,要开展一些研究,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,这样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。
这俩三流牌子我都不买
我们这出租车几乎都是帝豪。